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(通常為公曆5月下旬或6月)為端午節。想過一個不一樣的端午節?不如親身參與或觀賞最應節的龍舟比賽活動!本文除了為你介紹端午節的起源和傳統習俗的由來,更會為你推介傳統及創新的粽子美食,還有甚具節日氣氛的活動「國際龍舟邀請賽」和「赤柱龍舟比賽」等,讓你留下美好的回憶!
端午節的起源說法眾多,較為廣泛流傳的說法,是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。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(公元前403至211年)楚國的大臣,亦是一位十分偉大的詩人,可惜他不受楚王重用,被流放到荒僻之地,不久楚國首都更被攻下。屈原不忍楚國一步步走向滅亡,便毅然在農曆五月五日投江殉國。不少愛戴屈原的百姓划船尋人不果,只好向江水中投入米糰,希望保護屈原之身免被魚蝦吞食。因此後來每年端午節,人們都吃粽子、划龍舟以紀念屈原。
每年農曆五月初五,都被古人視為「惡月惡日」。古人認為這天特別容易生病,屬於不吉利的日子。所以有說法指,人們在端午節進行的習俗及儀式,其實是為了驅除瘟疫和惡運。
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已流傳過千年,是源自嶺南一帶的傳統,而龍舟划過的水又稱「大吉水」,寓意吉祥。不過,現代龍舟競賽運動實際上源於40多年前的香港。1976年,第一場國際龍舟競賽於香港舉行,來自日本長崎的隊伍受邀與9支本地隊伍同場競渡,從此奠定龍舟運動國際化及標準化的基礎,近年更發展成全球健兒雲集的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。
說到最熱鬧的端午節活動,便不得不提已在香港舉行多年的「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」。初夏時節,有過百支來自香港、中國內地及海外的龍舟隊,一同參與這場全球最高專業水平龍舟賽事。這項體育盛事更是免費入場,絕對是你感受龍舟文化的不二之選!
傳統龍舟以木製,但現今大多數用於比賽的龍舟是用玻璃纖維製成。玻璃纖維龍舟船身較輕,划起來更快,而且不像木舟會因吸水而變重,令競賽更公平及刺激。新式龍舟也更便宜耐用,更環保。
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的賽事,分為標準龍及小龍賽:前者每艘龍舟可坐20名選手,比賽距離為500米;後者每艘龍舟可坐12名選手,比賽距離為200米,最快到達終點的比賽隊伍勝出。
龍舟衝線的一剎那固然緊張刺激,但其實起步階段更為關鍵,比賽中的首五槳是團隊精神的最大指標。團員們「槳頻」一致、同步加速向前,是龍舟競賽中最引人入勝的畫面。
除了觀賞龍舟競賽,參觀南丫島漁民文化村亦是接觸龍舟文化的好去處。南丫島漁民文化村位於香港最具人氣的離島之一——南丫島,訪客可以免費登上兩艘木製龍舟,一嚐敲打龍舟鼓和划龍舟的感覺,更可參與與漁民生活相關的小遊戲,或與漁船打卡拍照,了解香港漁民的傳統文化及日常生活。
相傳在19世紀的時候,位於大嶼山的大澳發生了一場大瘟疫,於是當地的漁民便遵從端午節「去除惡疾」的習俗,在農曆五月初五,將各廟宇的神像放在小艇上於水道巡遊,結果成功讓瘟疫消除。自此之後,每年端午節大澳居民都會使用龍舟進行祭祀儀式,藉此酬神、祈求平安。當天你將有機會近距離觀賞「採青」、「接神」等傳統儀式,是十分難忘的體驗!
慶祝端午節,當然少不了吃粽子。比較傳統的人會在節日前準備好材料,自行製作粽子;但大部分香港本地人都會從酒樓、街市或其他食品店購入已製作好的粽子,再帶回家蒸煮食用。
在香港市面售賣的粽子多為廣東粽,餡料以糯米、綠豆、肥豬肉、鹹蛋黃等為主。除了傳統的鹹肉粽以外,每年很多餐廳都會推出多款創新粽,例如選用名貴材料如鮑魚、瑤柱、黑松露、櫻花蝦等做餡料的奢華粽子,甜粽也有柑橘、紫米豆沙、黑糖紫薯等新穎配搭。
迫不及待想試試端午糉子?可以了解一下美味糉子與它們的產地 ,幫你在香港買到最合你口味的糉子!
本文所述資料會不時更新,恕不另行預告。如有任何疑問,請向有關方面查詢。
香港旅遊發展局對本文所述資料,包括商店、餐館、貨品及服務等概不負責,並對此等資料,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,包括其商業適用性、準確性、足夠性及可靠性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