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於香港島最西陲的堅尼地城以香港第七任總督堅尼地(Arthur Edward Kennedy)命名,是最早被英國殖民管治者開發的地區之一。在1850年代中期,許多來自中國內地南方地區的百姓,為了躲避太平天國起義軍,逃至香港,堅尼地城就在當時被指定為他們的安置區。1903年,港英政府在香港島設立界碑,劃定城市範圍,而西界石碑就坐落在本區的西寧街上。與香港島的其他地區相比,堅尼地城的發展速度相對緩慢,但其過程卻更為自然。龍虎山和摩星嶺的丘陵地形對山嶺以南的地產開發造成了限制,直至今日,這一帶的樓宇依然密度較低,居住環境舒適。
健身教練Anna Ng一直住在堅尼地城,她還記得以前,電車軌道沿著維多利亞港的海濱延伸,不像今日,被移至內陸,在堅尼地城游泳池的旁邊。「來颱風的時候,孩子們會激動地跑到海邊,看海水從海堤上溢出,流到電車軌道上。」 Anna回憶道。「當時,我家附近唯一的東西向主幹道就是卑路乍街,因此交通堵塞頻繁,搞得我經常上學遲到。」
Anna說,自己不會考慮搬去香港其他地區居住:「我在這裡有太多美好回憶了。每年夏季,到了週末,我們會去公共泳池游泳。泳池正好在一個屠宰場旁邊,我還記得能聞到牛群的氣味。山丘上的羲皇臺曾有片綠地,我喜歡去那兒走走。雖然如今這一帶有許多像Jaspa's這樣的西式餐廳,但我最想念的還是昔日街邊的小食車,以及家庭式經營的米店 —— 店家用巨大的麻袋裝米,還會送貨上門呢。值得慶幸的是,我最喜歡的煲仔飯餐館 嚐囍煲仔小菜 {{title}} 地址 {{address}} 網址 {{website}} 更多資訊 仍在營業,它是城中極少數依然使用木炭燒火的餐廳之一。」
由於發展速度較為緩慢,堅尼地城氛圍悠閒,以住宅區為主。區內的建築大多是中低層,吸引了各類人群居住於此。此外,堅尼地城有很多開放空間,如卑路乍灣公園和堅尼地城新海旁街,適合居民在林中或海濱漫步,非常愜意。隨著港鐵港島線向西延伸,堅尼地城有了自己的港鐵站,由此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本地人和遊客來這裡一探究竟。Reggie Ho是一名記者,他在五年前搬來堅尼地城,照顧年邁的母親。從那之後,他便以此為家,並認為港島線的延伸改變了他的生活。「過去道路擁擠、經常塞車,乘公車要45分鐘才能到達中環。 如今有了地鐵直達,交通變得極為便捷。」他說。
堅尼地城新舊交融的特色深得Reggie的鍾愛。「位於 魯班先師廟 {{title}} 地址 {{address}} 網址 {{website}} 更多資訊 前的青蓮台非常寧靜,我喜歡去那兒遛狗。」他說。「街角有個不起眼的外賣店,十塊錢就能買到四個茶葉蛋。空閒時,我還會去爹核士街上的酒吧喝一杯,或者去 阿一豬扒酸辣米線 {{title}} 地址 {{address}} 網址 {{website}} 更多資訊 吃一碗爽口的雲南米線,他們家的雞絲米線是我的最愛。」
港鐵線進駐堅尼地城後,區內許多老倉庫借此機會華麗升級,成了新潮的現代化辦公空間。《The Loop》電子雜誌的創辦人Adele Wong是一名加拿大籍華人,作為堅尼地城的居民,她對該區的居住環境非常滿意。「住在這裡,既方便又舒適,達到一種極佳的平衡感。」Adele說。「我把公司的辦公室設在了離家很近的地方,這樣可以步行去上班。如今,你能在區內的老工業樓裡找到許多新潮的共用工作空間,比如我的辦公場所 —— The Hive Kennedy Town。光從外面看,你肯定想不到這些舊樓裡其實別有洞天,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。」
初到香港的Anton Kilayko是本地一家五星級酒店的傳媒主管。他把家安在堅尼地城,出門上班只需幾分鐘的時間,但同時又能在工作之餘逃離城市生活的壓力。「住在這裡,我能享受一種鄉村般的生活方式。」Anton說。「而且這一區非常適合養寵物。我自己的狗狗在新加坡,我經常想念牠,但我總是有機會和鄰居的狗一起玩。」此外,身為吃貨的他對堅尼地城的美食也讚不絕口 —— Chino {{title}} 地址 {{address}} 網址 {{website}} 更多資訊 的墨西哥玉米餅和 The Cofftea Shop {{title}} 地址 {{address}} 網址 {{website}} 更多資訊 的咖啡都是他的最愛。
古老傳統和現代潮流的和諧共存,海濱與樹林交織出的美景,讓堅尼地城給人一種家的溫馨感,邀你放下腳步,靜心享受這裡的無窮樂趣,發掘都市生活的另一面。
本文所述資料會不時更新,恕不另行預告。如有任何疑問,請向有關方面查詢。
香港旅遊發展局對本文所述資料,包括商店、餐館、貨品及服務等概不負責,並對此等資料,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,包括其商業適用性、準確性、足夠性及可靠性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