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為配合平安夜及聖誕日的節慶活動,12月24日及25日兩日將實施特別交通及運輸安排。詳情請按此。 

請說

請說


不好意思,我剛剛沒聽清楚。

不好意思,我剛剛沒聽清楚。

發掘大坑舞火龍幕後故事

喜歡感受老香港風情的你,除了逛舊區、嚐懷舊小吃,一定不能錯過熱鬧的傳統節慶活動,在中秋節期間上演的大坑舞火龍就是其中之一。一條點滿過萬支長壽線香的火龍,在300多名健兒揮舞下,靈活穿梭大坑的大街小巷。位於書館街、由古蹟活化而成的大坑火龍文化館亦已開幕,遊客不妨親身感受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。 

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360 video.

60年堅守 傳承舞火龍文化

人稱「輝哥」的陳德輝是大坑舞火龍的已故前總指揮,他在1960年代開始參與舞火龍,對火龍的製作、舞龍陣式及拜祭儀式瞭如指掌,被公認為如今香港為數不多的舞龍權威,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承傳人。 

大坑舞火龍盛況

舞火龍習俗始於19世紀末,當時大坑村爆發瘟疫,村民於是紮起一條插滿香支的草龍,在晚上繞村舞龍,以求消災。「一路下來,大坑一直很順,很平安。前人開始的習俗,不能夠沒有人做。如果我們不繼續,就會失傳。」輝哥曾在訪問中解釋道。

拜祭儀式

相片提供: 陳天權

舞火龍活動能延續至今,甚至比以往更具活力,正是因為大坑居民的團結精神。大坑原是一個客家村,輝哥本身也是客家人,他形容村民非常齊心合力。近年,大坑一帶轉變了不少,卻絲毫不減當地居民的歸屬感。

「當有人搬到大坑並成為居民的一分子,我們會向他們介紹舞火龍的傳統習俗。看他們年齡多大,就邀請他們參與甚麼環節。」輝哥曾表示,就算是已經搬離大坑的鄰里,也可以參與其中,為舞火龍出一分力。

小孩提着燈籠

大坑鄰里情懷 承托非遺代代傳遞

陳家俊投入舞火龍已有逾10年,因家人居住在大坑, 他8歲時就已經開始參與活動,之後更加入舞龍隊,現為活動擔任攝影師。雖然他不住在大坑,但仍被這項活動的號召力所打動,他說:「可能一個人未必會成功,但當一群人聚在一起,事情通常就會變好。」 

這些活動是否能持續下去,很重要的是看年輕人是否願意繼承上一代一直遵從的傳統。

香港作家及歷史研究者陳天權

大坑舞火龍

相片提供: 陳天權

香港作家及歷史研究者陳天權說:「這些活動是否能持續下去,很重要的是看年輕人是否願意繼承上一代一直遵從的傳統……社會關注也對文化傳承起了重大的作用。」大坑舞火龍於2011年獲列入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」,其他獲此殊榮的香港傳統習俗還包括長洲太平清醮、天后誕、大澳端午龍舟遊涌及盂蘭勝會。2019年,大坑舞火龍更成為「國家級非遺保護實踐案例」。陳天權說,在國家層面受到認可,確實有助推廣活動,鼓勵更多人參與盛事。

無論社區面貌如何改變,舞火龍仍然深受歡迎,大坑人的鄰里情懷實是功不可沒。「首先要有居民,才會有社區。」陳家俊說 。「 大多數人都很愛自己的家。當你在家裡發現一個有上百年歷史、很有特色的東西,相信每個人都會想要保護它。」

更多推薦

{{post.type}}

{{post.title}}

{{post.date}}

本服务使用cookies及其他工具帮助区分您与本服务的其他用户。这有助于改善本服务,并为您提供更佳的体验。当您继续使用本服务(或其任何部分)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在您的电脑上放置cookies。按此了解更多有关cookies的详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