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「香港後花園」之稱的西貢,除了擁有世界級的地質風貌和曲折蜿蜒的天然海岸線,近年亦添上一抹藝術與人文的色彩。西貢海藝術節自2022年起在西貢舉辦,為期3年,並設年度副題。2022年以「再島序Joy Again, Isle」為主軸,展出以鹽田梓及橋咀洲的島民生活為概念創作的藝術品。2023年則以「再島敘 Joy Again, Stories」為主題,規模擴展至滘西洲和糧船灣,並公開徵集藝術作品,敘述和連結每個島嶼的人、事、物。現在藝術節載譽歸來,2024年以「再島聚 Joy Again, Gather」為策展方向,與當下對話,展望將來。
今年藝術節承繼歷屆經驗,透過藝術作品配合沉浸式體驗,一靜一動探索各島不同形式的「聚」。本屆帶來10件藝術新作,總結過往兩年在西貢4個島嶼建立的社區情誼,同時新增結合藝術品的表演,並引入擴增實境(AR)元素,鼓勵多元創作,呈現島嶼的豐富故事。今年其中一項焦點作品出自旅居法國的韓裔藝術家Juhyung Lee帶領的法國創作團隊Galmae之手,團隊是藝術節首個獲邀參展的海外藝術單位,另外亦有多位西貢區居民及村民後人參與藝術創作,種下新舊重聚的契機。
請瀏覽西貢海藝術節官方網站了解交通指南、建議路線、參觀貼士,以及惡劣天氣期間的活動安排。
西貢是香港面積第二大的地區。有別於港島及九龍的繁華鬧市,西貢以其漁村、風景、遠足徑、海灘和島嶼聞名。從西貢海濱(西貢公眾碼頭附近)出發,就會見到羅曉騰(Ken Lo)的雕塑新作《嗨!西貢》,其招牌擁抱正歡迎你到訪藝術節,為整個「西貢海藝術節」的旅程揭開序幕。
鹽田梓擁有接近300年歷史,獨特的製鹽歷史、客家文化和天主教信仰,形成了島上獨一無二的風貌。「西貢海藝術節」在鹽田梓保留的藝術作品,以多種視角重新詮釋小島的歷史文化。
鹽田梓今年新增了兩件藝術品。一持工作室與REhyphenation共同創作的《唔梓一餐飯》以馬賽克在桌上呈現不同客家佳餚,透過食物與人和自然建立連結。「X-Art」創作的《流•穿越》由竹製雕塑、AR元素及表演組成,道出村民離開與歸來的情感和記憶。
橋咀洲是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景點之一。橋咀洲的藝術作品概念均來自島上獨有的風化巨石「菠蘿包石」和連島沙洲等地質奇景,讓大家更深刻地認識到潮汐漲退帶來的自然景觀變化,感受1.4億年前形成的岩石奇景。
今屆藝術節,橋咀洲迎來韓裔藝術家Juhyung Lee及其法國創作團隊Galmae的作品《不是這裡,是在這裡》,以繩索劃出空間,讓觀眾自由移動,在過程中能與他人一同經歷當中感覺,從而產生新的連繫。
該項作品曾於世界各地演出,是次更為作品首次於亞洲展演。
滘西洲是西貢最大的島嶼,在其南端的滘西村是一條傳統漁村,以每年農曆2月23日舉行的洪聖爺誕而聞名。策展團隊以漁業為靈感,透過藝術作品展示滘西洲的漁民生活和洪聖信仰。
滘西洲加入了作品《尾魷洄游》及《村•敘》,兩者不約而同凸顯島上的海洋故事。觀眾猶如置身於大尾魷的生態環境之中,親歷魷魚洄游的故事;更可透過觸感互動體驗,追溯滘西洲的生活回憶,在此地「再島聚」。
糧船灣從前是船舶的避風海灣,並以為船家補充水和糧食而得名。糧船灣有4個村落,分別是客家村東丫、北丫、白腊,以及漁村沙橋。糧船灣天后誕被列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。策展團隊以山海連繫為概念,透過藝術作品將當地的六角形岩柱地貌、漁民生活及當中所承載的時代變遷,展示於訪客眼前。
糧船灣今年的4項新作,取材自神話及口耳相傳的故事,為糧船灣添上奇幻色彩。藝術家何博欣的壁畫《船山海經》串連糧船灣3個不同村落的自然地貌和客家及漁民文化。雕塑家張哲在糧船灣天后宮前的作品《幻鏡千眼魚》會隨著觀眾移動視角,體現不同景象。另一作品《在廣和源與風共舞》包括由馮偉強及徐啓軒復修的糧油雜貨店舊招牌,展現東丫村的傳統文化。最後,《龍韻風舞》由建築師屠詩琪及蕭胤祺創作,兩人邀請當地居民共繪龍鱗,記錄島上的生活點滴,由環保回收塑膠製成的龍鱗隨風飄動,翩翩起舞,象徵大自然生生不息。
訪問西貢海藝術節網頁獲取更多資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