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填地街的拐角處,偉訊廣告工程藏在一群小商鋪和雜貨店之間。店鋪並不起眼,但是老闆冼先生的常客可都來頭不小,九成以上的港產片中,都曾使用他製作的道具!
為了致敬這個日漸式微的行業,一家慈善機構委託畫家在店鋪捲門上創作了一幅塗鴉。畫中冼先生站在工作台上,拿著製作道具用的電鑽和線鋸。周圍清一色的灰白中,這幅壁畫顯得格外明亮活潑。往北走,在新填地街或到隔壁的上海街還能找到更多捲門塗鴉。不過記得,要在開店前或關店後捲門放下來的時候,才能看到塗鴉喔。
油麻地果欄和窩打老道兩旁攤位的捲門塗鴉也很有特色,沿路經過,感覺像是走進一條隱世民間畫廊,記錄著水果攤的日常喧鬧和人們打麻將的場景。不過要在早上競價結束後,到市場開放給公眾購買前的這段時間造訪,捲門才會放下來。渡船街的街角還有一幅長長的馬賽克壁畫,描繪了市場和街景,同樣值得一看。
上海街有一幅義大利藝術家Pixel Pancho創作的超現實主義壁畫,在紅磚屋旁一棟老式唐樓的右方。滿身鐵皮、表情呆滯的機器人站在鮮花和單車上,他身穿綴滿窗戶和空調的中式馬甲,宛如香港城市景觀的縮影。下方還有一對中式對聯,呼籲人們關愛地球。
沿著這條街往下走,是一片不起眼的住宅區。這裡的百老匯電影中心非常特別 —— 除了流行的大片,還放映小眾的藝術電影,例如外語片、動漫、參賽電影和限定電影。百老匯電影中心建成於1996年,每週舉行一次電影和藝術分享會,每年合作舉辦近多達20場電影節、回顧展等活動。這裡還有一家獨立咖啡廳,也兼做書店和活動空間。
如果看完電影肚子有點餓,不妨到美都餐室嚐嚐經典港式餐廳風味。餐室自1950年開業以來,便一直保留著原有陳設,充滿工業化早期的懷舊風情。馬賽克地板、老式吊扇和復古木桌,都曾經在不少電影和廣告中出現,就連香港芭蕾舞團都曾在此取景拍攝。餐室門口的外牆上有一幅壁畫,是本地插畫家描繪的餐室場景。
沿眾坊街往下走一段,有一處鬱鬱蔥蔥的小花園,一條不長的石階通向下方的彌敦道。從下往上看,石階上畫有一個栩栩如生的2D花園,是本地藝術團體OMNI ART的作品,台階每個區域繪有不同類型的花卉,是本地人熱愛的拍照點。
The Muse位於登臺酒店,集酒窖、藝廊和文化書店於一身,而酒店本身也充滿簡約文藝氣息,設計處處可見藝術元素。Muse藝廊除了展出各種作品,還為表演藝術提供舞台。這裡的書店則售賣本地歷史、手工藝文化相關的書籍及一些逸聞趣事合集,是買伴手禮的好去處。
最後一站,是友生昌筆墨莊,這裡專營筆墨紙硯文房四寶、石章印泥、扇畫絹扇及國畫用品,也有水墨畫展示及出售。在春節期間,還有各式大紅對聯。友生昌從1894年起營業,至今已有逾百年的歷史。如果你對水墨畫或書法感興趣,還可以參與工作坊,跟著經驗豐富的師傅學習基本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