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於新界東北部、與深圳邊境接壤的沙頭角,曾經是許多人心目中的神秘境地。人口僅約4,000人的沙頭角,數十年來一直是禁區,非當地居民必須持有邊境禁區通行證才能進岀。但自2022年6月開始,小鎮逐步對外開放,讓好奇的遊客能一睹其神秘面貌。
在新樓街有一列歷史悠久的排樓,沙頭角故事館就藏身其中。這座歷史博物館收藏着許多文物和文獻,記錄了這個社區的故事與歷史。「這裡曾是一條熱鬧的街道。內地居民都會跨境前來採購他們在家鄉找不到的商品。」沙頭角故事館館長、同時是生態導賞員的李以強(Charles)介紹說。 時至今日,深圳已發展成一個繁華大都市,沙頭角便不再是他們的採購勝地。
當Charles還居住在市區時,他經常帶領導賞團前往船灣郊野公園考察,那裡是沙頭角海避風港海岸線的一部分。有一次他前往歷史悠久的客家聚居地荔枝窩時,認識了沙頭角的村長。村長遂鼓勵他到訪這個邊境小鎮,了解這裡的風土民情。 「我認為沙頭角是一個獨特的地方,亦很享受這裡的環境及生活節奏,於是我決定搬來此處居住。」Charles回憶道。
Charles隨後發現,自己比預期之中更享受沙頭角的生活模式。他尤其喜歡在海濱漫步,沿途欣賞醉人的景致。 「很多人都知道,逾280公尺的沙頭角碼頭是全港最長碼頭,但只有走到碼頭的盡頭時,你才會真正體會到那令人驚嘆的景色。你既能望到船灣郊野公園起伏的山巒,又能遠眺深圳的城市天際線。」Charles說。Charles居住的單位能俯瞰到讓他百看不厭的海港景色,「傍晚時分,你經常可以看到蒼鷺或其他鳥類在碼頭附近漂浮的藍桶上休息。」
Charles也很熱衷於在社交媒體發放一些關於小鎮日常的短片,來宣揚沙頭角的文化。
「當地居民以漁民出身的客家人和鶴佬人(福建移民的後裔)為主,儘管後來他們遷到岸上生活,不過仍然保留着許多水上人的傳統習俗。」Charles說。 陸上龍舟就是一個例子,它是在節慶和婚禮等慶祝活動中的民俗舞蹈。鶴佬居民會穿上自家製的傳統服飾,隨着鼓聲揮舞手臂作划槳動作,沿着街道巡遊表演。
「平日的沙頭角並不擁擠,只有在特別日子,例如慶祝天后寶誕時,你才會看到數百人匯聚在一起的盛況。」
Charles於 2018 年開設了沙頭角故事館,以保存這個邊境小鎮的歷史文物及居民故事。故事館座落於佔地100平方公尺的傳統單層排樓內,該店屋建於1933年,擁有一個臨街露台,這是當年典型的建築風格。館內的展品由不同人士捐贈,包括一些舊書籍和小冊子、古老的家具、工具、陶器、斗笠、衣服,甚至還有鑲上貝殼片的傳統窗框,它們都展示着沙頭角居民過去的生活日常。
Charles特別講解道:「從前較高檔的村屋,會將貝殼磨成半透明薄片再鑲嵌到窗框上。在燈光下細看,你仍可以看到貝殼的紋理。」
隨着政府宣布進一步開放沙頭角,Charles便著手整理故事館的展品,以便接待更多訪客,並希望將故事館擴展到大樓的另一層。同時,他亦成立了一個發展鎮內保育工作的組織。
「有些老店主的後人會回來,重新開放他們家的區域,作為向遊客講述家族生意歷史的故事室。」Charles說。 「我們希望鼓勵年輕人前來開設咖啡館和創意企業,以振興沙頭角,將這裡打造成一個優秀的文化旅遊目的地。」
本文所述資料會不時更新,恕不另行預告。如有任何疑問,請向有關方面查詢。
香港旅遊發展局對本文所述資料,包括商店、餐館、貨品及服務等概不負責,並對此等資料,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,包括其商業適用性、準確性、足夠性及可靠性等。